球盟会(中国)

传媒视角

【长江日报】中国科学家揭开斑马鱼生命密码

身长4厘米,具深蓝与银色纵条纹,斑马鱼基因与人类的相似度达87%,一次可生产300只“鱼宝宝”

  本报讯(记者熊琳晖 通讯员孙慧)利用斑马鱼来研究治愈人类疾病,是近年来全球热点科研项目。昨日,中国科研实验室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孟安明在武汉宣布: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我国科学家已基本揭开斑马鱼1号染色体上的1333个基因功能。

  身长约4厘米 一次产仔300个

  身长约4厘米的斑马鱼因其全身布满多条深蓝色条纹(似斑马)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尼泊尔的溪流。

  专家介绍,一对斑马鱼一次可生下300个“鱼宝宝”,这种鱼的胚胎发育一天相当于人类胚胎在母体内发育21天。这也为科研给予了便利。

  与人类基因高度相似 成“水中小白鼠”

  2012年10月,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在位于武汉的中国科研实验室水生生物研究所正式挂牌创建。

  此后,在中科院院士朱作言、孟安明等科学家的发起下,全国38家实验室联合启动了“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计划”。

  据分析,我国现在有超过300个实验室正在召开以斑马鱼为对象的相关研究。这源于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的相似度达到87%,素有“水中小白鼠”之称。斑马鱼之所以被科学界青睐,还因为它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实验动物。

  研究斑马鱼旨在治愈人类相关疾病

  包括癌症在内的约2000种人类疾病能出现在斑马鱼身上。研究斑马鱼的最终目的是找到治愈人类相关疾病的方法。

  孟安明介绍,斑马鱼有25条染色体,基因总量约两万多个。科学家采用国际最新的基因剔除方法,将1号染色体上的1333个基因按照一定顺序逐个敲掉,破解这些基因的功能。这也是首次系统地、完整地研究斑马鱼基因。

  据介绍,成年斑马鱼心脏细胞具备可再生功能,这一发现随后在新生小白鼠身上也得到了验证,按照这些线索,科学家就有可能发现人类心脏再生的奥秘。此外,斑马鱼也是新药实验的“急先锋”,一些新药成分在被发现后先要在斑马鱼身上试用,以便能快速找到潜在的、可发挥作用的基因位点,然后再进入临床实验。  

(刊于长江日报2014年10月11日第11版,网址链接:http://cjrb.cjn.cn/html/2014-10/11/content_5376484.htm)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