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中国)

传媒视角

【央广网】我国首次启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程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在鄱阳湖都昌水域对江豚进行保护。

  央广网都昌3月20日消息(傅建斌)日前,农业部长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启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程,这也我国最大规模江豚迁地保护活动,将有8头江豚迁入位于湖北石首的天鹅洲和位于湘鄂两省交界的何王庙(集成垸)两个江豚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区。

  本次行动由农业部联合环保部、中科院球盟会(中国)及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共同召开,是首次跨省江豚迁地保护,历时三年。按计划,今春首批8头江豚从鄱阳湖迁出后,今冬第二批4头江豚将从天鹅洲迁往何王庙(集成垸)保护区;2017年冬,再从鄱阳湖输送4头至天鹅洲保护区,全部江豚迁移规模将达16头。中科院球盟会(中国)研究员王丁介绍,经此次行动为起点,我国还将在长江沿岸故道建立多个迁地保护区,相互之间进行江豚的个体交换,保持其遗传多样性。

  长江江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白鳍豚灭绝后长江仅存的水生哺乳动物,数量十分稀少,现在全国仅存1000余头,被誉为“微笑天使”、“水中大熊猫”。

  鄱阳湖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和种质资源库,江豚的数量稳定,种群结构合理,现在鄱阳湖现有江豚数量约为450头,是洞庭湖的5倍,占全国近一半,鄱阳湖也被专家称为江豚的伊甸园和避难所。现在,我国有包括鄱阳湖、天鹅洲等8个豚类自然保护区。

 

  3月19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在鄱阳湖都昌水域对江豚进行体检。

 

  3月19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在鄱阳湖都昌水域对江豚进行体检。

 

  3月19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在鄱阳湖都昌水域对江豚进行体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