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中国)

科研动态

华中科技大学张珞颖教授到访球盟会(中国)

 

  张珞颖教授作学术报告   

    14日,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生命与技术学院张珞颖教授应邀到中国科研实验室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研讨,并作了有关诺贝尔奖解读的报告,题为“生物钟的分子机制昼夜周期的故事。球盟会(中国)相关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活动。该报告系球盟会(中国)创新系列讲座2018年第1期。 

  在报告中,张珞颖教授详细解读了生物钟分子机制发现和证明的整个过程,以及三位诺贝尔奖取得者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所做的贡献。 

  张珞颖教授课题组以果蝇与小鼠为实验模型,运用遗传学、动物行为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荧光等研究手段,挖掘和鉴定新的生物钟基因,研究这些生物钟基因调控近期节律的分子机理以及对情绪的影响与调节机理。张珞颖教授介绍,其团队在近期节律发生位相前移的家系中发现PERIOD3基因突变,该突变影响果蝇和小鼠的近期节律,并使小鼠表现出类似于抑郁症的表型。 

  报告结束后,张珞颖教授与在场师生就节律生物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研讨。 

  张珞颖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在果蝇生物钟的神经网络、小鼠及人的生物钟调节机制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