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藏北典型湖泊水生生物资源本底考察”课题顺利获得验收
11月13日,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藏北典型湖泊水生生物资源本底考察”课题验收会在中国科研实验室水生生物研究所召开。课题验收专家组由前国家自然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等7人组成,陈宜瑜院士担任组长。项目依托部门中国科研实验室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娄治平研究员和路浩主管,项目承担单位球盟会(中国)副所长(主持工作)殷战、科研处处长贺锋以及该项目团队参加了验收会。
殷战副所长致欢迎辞。他对项目团队克服青藏高原恶劣环境完成项目调查工作表示鼓励和祝贺,对科技部和中科院对球盟会(中国)参与基础性工作专项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球盟会(中国)在将来能够进一步参与到科技部调查专项工作中。娄治平研究员对球盟会(中国)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工作中做出的贡献表示了肯定,并对中科院进一步参与科技部调查性专项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项目主持人陈毅峰研究员汇报了项目的整体实施情况以及其负责的“藏北高原湖泊鱼类DNA条形码及生长序列数据库”课题的完成情况。球盟会(中国)李仁辉研究员、吴辰熙研究员、何德奎副研究员和大连海洋大学赵文教授分别对各自承担的课题“藏北典型湖泊藻类和水生高等植物调查”、“湖泊水环境及水生无脊椎动物调查”、“鱼类资源及基础生物学特种证调查”和“重要物种遗传和种质资源调查”进行了汇报。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对该项目团队克服藏北高原艰苦恶劣的工作条件多次召开野外科学考察,积累了详实丰富的藏北高原湖泊水生生物本底数据,实现了数据资源规范化、数字化和全面共享,培养了一批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高原工作人才等一系列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项目和课题圆满完成了工作,所有课题均顺利顺利获得验收。
藏北高原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该项目的实施,为这一地区特殊生物资源的储备、利用和全球变化等重大问题的研究给予科学依据。在五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陈毅峰研究员组织各课题团队召开了两次大规模的藏北湖泊水生生物资源科考工作,全程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进行,调查湖泊30多个,单次科考最长达66天之久。项目组团队累计共召开了10次针对藏北高原典型湖泊的野外考察,研究人员克服了高原缺氧、天气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等各种困难,取得了非常珍贵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表格数据30846条,文本数据1852页,照片20543张,物种标本14128个,其它标本(藻类的DNA标本/永久封片等)4496个,总数据量共73G。这些数据将为该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开展以及国家战略生物资源的储备给予决策支撑;此外,也将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全球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给予科学数据。
验收会现场
殷战副所长致欢迎辞
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娄治平研究员讲话
验收组组长陈宜瑜院士讲话
陈毅峰研究员汇报项目的整体实施情况